注册  |  登录

武吉海的“乡愁”:不能错失保护村落遗产的历史机会!

2017/9/30 18:00:29 来源: HPA摄影网 作者:武吉海
0

HPA/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座弯弯的桥梁。每一位游子都怀揣着梦想和乡愁,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也不例外。我们对这一份乡愁又有着怎么的期待与感怀?“乡愁”一定是由心的,一起来听听武吉海讲述那不能错失保护村落遗产的历史机会的乡愁故事,与这一段心声同频共振。




武吉海  WU JI HAI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我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我的朋友和同事中,关心和从事湘西民俗文化研究的,有一些几近痴迷者。我在湘西工作期间, 因为忙于党政工作,对这一块关注不多。而调离湘西、学会摄影后,我进入这个领域,发觉湘西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蕴藏丰富,弥足珍贵。


《保靖县夯吉村》/ 武吉海 摄


从2006年起,我跟随湘西的同事和朋友,参与拍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入村落采访拍摄传承人的过程中,接触到众多的传统村落。不少传统村落因社会转型、拆旧建新和农村空心化等诸多原因,拆毁速度加快,有的几年下来原有风貌已荡然无存。一些凝聚一个时代优秀民间建筑艺术的深宅大院、特色民居和公共建筑,一些体现先人顺应自然环境规划的村落风水布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样,遇到加速消亡的挑战。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留存下来的珍稀遗产已经为数不多了,如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损毁消失,那就太可惜了。


考察拍摄的现状促使我作出思考,我先后整理写出《留住具有传世价值的“乡土建筑”》、《急需担当的历史责任》等调研报告,提出抓紧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见和建议,报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湘西州负责同志,得到他们的认可、批示和支持,推动抓好传统村落的抢救性保护。


在考察拍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纪实性的拍摄,关注人文,挖掘村落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注重关注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给传统村落保护提出的新的课题。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察,由于农村交通改善、村民收入增加和城镇化加速,自1990年代起势至今未衰的农村大面积旧房改造、拆旧建新和新农村建设,反映了村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合理要求,有其历史必然性。随之出现的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村落空心化趋势,从本质上看,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客观上增加了传统村落守护的难度。在湘西2600多个行政村落中,传统风貌保留较好、尚有保护传承价值的60多个村,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应该重点守护,以留住湘西延续数百年的乡村农耕文明的“根”。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湘西留存下来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保留了土家族、苗族乡土建筑的鲜明特色,也融合了汉族徽派建筑的营造风格,同时还孕育了湘西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在村落文化表象的背后,蕴藏着近代乡村社会发展转型的丰富信息。透过镜头和采访,我对湘西传统村落文化蕴含的经济收入、通商贸易、自然灾害、民族迁徙、历史匪患、民间信仰、民族艺术、建筑工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村落教育卫生、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收集和整理,所拍摄的60多个村落尽量客观反映其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或展现某个方面的社会场景,能编撰成故事的尽量往图片故事组稿努力。同时运用文字链接方式,以整理的采访笔记和撰写的短文介绍了湘西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及社会文化资料。这些汇集的图文,可使欲了解湘西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同志,能从中增添一个观察问题和走向的视角。


其实,考察拍摄是很辛苦的。有时为追踪一个事件煞费苦心又不得其果。得知凤凰山江一位苗老司去世后,我在湘西的两位同事邀我连夜驾私车前往拍摄。在征得苗老司家人同意准备动手时,因被苗老司四位徒弟阻拦,我们只有尊重其习俗无功而返。在考察拍摄过程中,我们尽量与拟拍摄对象平等沟通,尽量捕捉一些具有表现力,和原真性的图片,尽量距离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商业化表演远一点,尽量避开投入较大、离原真性保护较远的村落房屋的穿衣戴帽改造。由于拍摄时间、天气和技术的限制,已拍摄的图片还远远达不到全面深入表现湘西传统村落的程度,真正耐看的图片还不是很多。


考察拍摄的目的,意在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先祖创造的文明印记。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尽管传统村落的保护已经引起国家、省、州层面的重视,维修保护已掀开大幕,但要真正守住这些已处于风烛残年的珍稀遗产仍然任重道远,取决于各级领导的见识、智慧和真抓实干的举措。没有长效机制的支撑,这项事业恐怕难以持续。


考察拍摄传统村落,犹如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给了我不少启示。近百年来,湘西与我们亲爱的祖国一样,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湘西传统村落的兴衰,一是见证了近代湘西的社会变迁。明清、民国以来建造的深宅大院,多数已数易其主,没有几户是建造者后人居住的,这些潮起潮落印证了“富贵不过三代”的历史判断。二是见证了湘西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收入是每个时代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些曾经辉煌的传统村落,以前大户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粮食、桐油、山货、鸦片,现在主要靠烤烟、柑桔、药材、养殖和外出打工。这些年扶贫开发凡是有经济项目的村落,其发展变化就快一些。三是见证了交通运输格局变化对传统村落兴衰的影响。像我们考察拍摄过的古丈县红石林镇老司岩村、龙山县贾市镇街上村等,历史上依托水运而繁华,如今因交通格局变化不可逆转地衰落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湘西留存至今的精美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农村乡绅、能工巧匠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也印证了对先祖遗留下来的乡土建筑最好的保护是使用。传统村落兴衰的历史烟云,使人生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悲凉。


在考察展现湘西传统村落文化中,我是主张弘扬正能量的。应该通过对健康的民俗文化的探访、展示,纠正过来外界对湘西文化的误读。我不赞成放肆炒作湘西的土匪文化,不赞成炒作赶尸、放蛊这些负面的传说,同时也不宜放大“偶遇”这些不是很靠谱的习俗。湘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可以挖掘、弘扬的东西多得很,用不着靠这些剑走偏锋的东西来吸引外人的眼球。


在前些年考察拍摄和出版《传承•湘西民间技艺》之后,我将近几年考察拍摄的湘西65个传统村落、7个历史古镇以及有关背景图片资料汇集成册,取名《探访•湘西传统村落》,以此为湘西传统村落文化作点宣传,给后人留点资料和“乡愁”。同时提醒世人,不能错失保护村落遗产的历史机会。

相关作品

评论0